前言
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院礙的心肌疾病,病因非常復雜,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根據(jù)病理生理學將其分為四型,由擴張型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型心肌病構(gòu)成。DCM是心肌病中常見的病理類型,其特征是心室腔擴大,收縮功能下降而左心室壁厚度正常,一般通過二維心臟超聲即可診斷,DCM是心力衰竭的第三位病因,心臟移植的第一位病因。本節(jié)主要通過總結(jié)常見的DCM動物模型特點及造模方法,為心肌病研究提供參考。
部分造模方法
使用動物:日本大耳兔
【造模機制】:
對家兔注射大劑量去甲腎上腺素,使心肌負荷增加,心肌變性、壞死,導致DCM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發(fā)生。
【造模方法】:
6月齡左右日本大耳白家兔,體重2.1kg~2.5kg,雌雄均可。將動物固定在兔保定籠中,不麻醉,模型組按1mg/kg靜脈滴注去甲腎上腺素,將去甲腎上腺素加入40ml生理鹽水中,經(jīng)耳緣靜脈滴注,90分鐘滴完。對照組只靜脈滴注生理鹽水,滴速和液量與模型組相同,連續(xù)用藥15次后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及標本。造模完成后開胸取材。
【造模特點】:
該模型動物外周血紅細胞Ca2+含量明顯高于對照,Mg2+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心肌組織Ca2+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Mg2+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模型動物心臟均明顯擴大、變軟、心肌顏色變暗,部分動物可出現(xiàn)心包積液。光鏡下心肌組織片狀或點狀壞死,心肌纖維腫脹、斷裂,部分出現(xiàn)壞死融合,毛細血管滲血,有微血栓形成,部分心肌細胞空泡變性,胞核增大、深染。電鏡下可見,線粒體腫脹明顯,嵴膜模糊,肌原纖維排列紊亂,甚至皺縮、斷裂,空泡化嚴重,糖原顆粒明顯減少,脂滴增多,肌漿網(wǎng)多數(shù)有擴張性改變,胞核染色質(zhì)凝聚,次級溶酶體增多,心肌內(nèi)毛細血管水腫,胞質(zhì)中有大量飲液小泡。此外,模型動物還伴隨明顯的血流學改變。
【模型評估和應用】:
去甲腎上腺素誘導的家兔DCM模型有造模簡單、所需時間短、病理改變明顯等優(yōu)點,尤其適合兒茶酚胺代謝紊亂造成的擴張型心肌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丁樂,鐘家蓉,白永虹,等.呋喃唑酮誘導大鼠擴張性心肌病模型的實驗研究.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32 (7):718-721
2.李培建,果海紅,梁保忠,等充血性心肌病動物模型的實驗研究.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3, 13 (5):320-321
3.周巖,趙麗蓉,楊思睿. 阿霉素誘導大鼠擴張型心肌病模型的建立.中國實驗診斷學雜志,2010,14(3):331-334
4. Recchia FA, Lionetti V. Animal models of dilated cardio myopathy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Vet Res Commun, 2007,31 (Suppl 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