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尋常座瘡是痊瘡(acne)典型表現(xiàn),由4個基本發(fā)病環(huán)節(jié)組成,即痤瘡丙酸桿菌和優(yōu)勢化膿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和粉刺生成、雄激素和皮脂腺分泌異常和局部炎癥反應。目前,還不能建立包括上述4個病理環(huán)節(jié)的動物疾病模型,但可分別誘導疾病基本病理環(huán)節(jié)之一的粉刺生成及利用正常動物生物學特征的金黃地鼠脅部皮脂腺色素斑建立整體模型。
部分造模方法
使用動物:家兔
【造模機制】:
粉刺是毛囊皮脂腺導管上皮細胞角化過度和細胞間黏合增強、微生物感染、導管壁的炎癥損傷及皮脂、皮屑脫落物等綜合因素生成。實驗誘導的家兔耳粉刺模型,經超微結構分析,其病理機制為毛囊漏斗部上皮角化過度、角質細胞脫落延遲、形成粉刺,并引起毛囊口擴張、真皮炎癥。與人的粉刺形成機制部分相似。
【模型特點】:
對新西蘭家兔兩耳外緣腹側4cm×2cm面積分別涂50%油酸液狀石蠟,每天1次,共14天。組織病理切片觀察毛囊口擴張程度、角栓大小及表皮角化程度、真皮炎癥程度,作定性及半定量判斷。若觀察藥物的療效,可在左耳誘導區(qū)每次涂誘導劑1小時,再涂受試藥,連續(xù)14天,并以右耳涂基質作對照。
【模型的評估和應用】:
該模型粉刺形成機制中沒有感染、炎癥及皮脂腺分泌異常機制參與,僅為上皮角化過度、角質粘連變化為主,但據(jù)光鏡及電鏡病理指標所見以及抗粉刺藥維A酸作用的藥效,與臨床粉刺形成及粉刺溶解過程較吻合。
參考文獻:
1.Pewig G. Skin Models: Models Lo study follicular diseases. 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 1986
2.Weissmann A, Bowden J,Frank 8. Antiandrogenic effects of topically applied spironolactone on the hamster flank organ. Arch Dermatol, 1985, 121 (1):57-62
3.Gomez EC. Models in Dermatology. Basel: Karger, 1985